这一周,中国的建筑学界又被“前沿建筑”烧得火了一把。
10月22日,“2006前沿建筑******”现场大腕云集,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、美国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斯蒂芬霍尔、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威尼·马斯以及众多国内的建筑学家、地产大鳄,迅速地将“前沿建筑”这一概念灌输到公众头脑之中。
在这之前,我们已经听说过“地标建筑”、“左岸建筑”、“水景建筑”“智能建筑”、“绿色建筑”、“泛教育社区”……我们无法确切理解这些建筑之间的区别和共性,我们不清楚这些概念确切的内涵和外延,我们只知道,在“建筑”之前嫁接一个定语之后,一个前所未有的名词就诞生了,而且一夜之间风生水起。
作为普通大众,我们对充斥耳鼓的种种概念建筑常常不解其意。以这次“2006前沿建筑******”为例,“建筑史上的经典,还是城市文明的涂鸦?建筑理念的革命,还是建筑逻辑的倒退?开放与多元,还是焦虑与浮躁?理想与作品,还是现实与产品?城市的表情,还是废墟上的鲜花?”宣传词听起来诗意但令人费解。还是另外一句话说得比较明了——建筑大师与中国地产的首次“前沿”对话。到这时候才明白,原来大师们想对话的不是普通大众,而是中国的地产!
其实早在“2006前沿建筑******”召开之前,UHN国际村等地产项目就以“前沿建筑”概念走进市场了。但一位UHN国际村业主的真实声音或许是对******上专家们宏论高见的一个补充。“发现楼书里通篇的‘建筑’,却找不到几个和住宅有关的词汇。UHN的设计全面围绕‘建筑’的概念展开,建筑表情,建筑美学,与建筑相谐的景观……UNH将自己的‘桥’式建筑和‘鸟巢’、国家大剧院、央视新楼媲美,结果鸟巢瘦身了,国家大剧院和央视办公楼都受到了众多质疑,UHN建筑和楼盘设计的败笔,最终就要由大部分的低层住户来买单,我们为UHN的前卫设计和概念付出更多的忍耐,心酸……”
这样代价惨重的“前沿建筑”,让人不得不质疑,有许多“概念建筑”是出于商业炒作的需要而产生的。有些概念,即使在发达国家房地产界也闻所未闻,但大概不会有太多人就此相信,中国地产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。
“买房子买的不仅是钢筋水泥,更是生活方式”这句话曾经让很多业主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买单,但到最后,“生活方式”这个玄虚的东西能否物有所值,我们就不得而知了。
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讲,需要的只是一个安全的、舒适的、环保的、称心的小窝,需要能够作为城市指纹而不仅仅是城市名片的公共建筑,不要再拿那么多概念来混淆我们原本简单的愿望了。